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

?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市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化试点标准化基础知识(一)

发布日期: 2017-08-01 来源:访问量:【字体:

一、标准

1、定义

我国国家标准GB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规定: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包含了6大要义:

(1)对象:重复性的事物;

(2)目的:获得最佳秩序;

(3)制定规则:各方协商一致;

(4)批准发布:公认的权威机构;

(5)内容: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经验的总结;

(6)适用范围:一定范围内共同实施。

2、分类

标准的分类主要有按行业分类、按标准的性质分类、按标准的功能分类等。

(1)按行业分类

目前我国按行业分类的标准已正式批准了115大类。如常用的有通信行业标准YS、机械行业标准JB、化工行业标准HG等。

(2)按标准的功能分类

按标准的功能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保标准、管理标准。

(3)按标准的专业性质分类

通常按标准的专业性质,将标准划分为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三大类。

(4)按照标准的性质,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是指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强制性标准主要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推荐性标准是指在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又称为自愿性标准。这类标准任何单位都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违反这类标准,不承担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但是,一经接受采用,或各方面商定同意纳入商品、经济合同之中,就成为各方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各方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5)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另外,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于1998年通过《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出台了标准化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即在四级标准之外,又增设了一种“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作为对四级标准的补充。

二、标准化

1、定义

我国国家标准GB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规定: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并有两条注明:“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的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同样,这个定义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SO/IEC导则2: 1996》中对标准化的定义。

2、作用

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除了为达到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之外,还包括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标准化活动是建立规范的活动,所建立的规范(条款)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征。

3、基本原理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统一、协调、简化、优化原理。

(1)统一原理:人类的标准化活动就是从统一化开始的。统一的范围越大、程度越高,标准化活动的效果就越好。

(2)协调原理:一致性要靠协调取得,标准本身就是协调的产物。如果没有协调一致,标准化工作很难开展。

(3)简化原理:简化是标准化的最基本原理,标准化的本质就简化。简化不是随心所欲地抛弃,而是通过标准化活动把多余的、可替换的、低功能的环节简掉,达到科学合理的最佳效果。

(4)优化原理: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因此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贯彻最优化原则。没有最优,就没有标准化。

4、标准化与标准的区别

标准化就是一项制定条款的活动,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结果。

标准是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指的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一系列“活动”,如标准的制定,依据标准所进行的培训、检验检测、认证、监督抽查等等。

简单地来说,标准化是有目的的制定、发布、实施标准的活动。

三、标准体系

1、定义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理解标准体系应注意的要点:(1)整体;(2)内在联系;(3)科学的、有机的;(4)一定范围;(5)动态特性。

2、相关概念

(1)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经济活动基本单位的总和。

(2)专业:小于行业,行业中的中小行业。

(3)相关标准:属于其他体系而受本体系直接采用并关系密切的标准,为本体系的相关标准。

(4)个性标准:直接表达一种标准化对象(产品或系列产品、过程、服务或管理)的个性特征的标准。

(5)共性标准:同时表达存在若干种标准化对象间共有的共性特征的标准。

(6)基础标准: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7)方法标准: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方法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8)产品标准: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订的标准。其范围包括: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存、运输等。

3、特征

标准体系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目标性、可分解性、相关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

(1)集合性。标准体系是由两个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标准体系的集合性日益明显,任何一个孤立标准几乎很难独自发挥效应。  

(2)目标性。标准体系实质上是标准的逻辑组合, 是为使标准化对象具备一定的功能和特征而进行的组合。从这个层面上讲, 体系内各个标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功形成的, 而非各子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

(3)可分解性。为保证标准体系的有效性,这就要求体系的可分解性。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某一技术水准、管理水平和经验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随着各方面情况的发展,标准对象的变化、技术或者管理水平的提升都要求制定或修订相关标准,这就要求对标准进行分解,以对标准进行维护,包括修改、修订、废止等操作。  

(4)相关性。标准体系内各单元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其它有关单元都要作相应地调整和改变。

(5)整体性。标准体系是构建标准体系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在一个标准体系中,标准的效应除了直接产生于各个标准自身之外,还需要从构成该标准体系的标准集合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构成标准体系的各标准,并不是独立的要素,标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相互补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6)环境适应性。标准体系存在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它必然要受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制约,因此,它必须适应其周围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

四、企业标准化

1、定义

(1)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有两个定义:第一个定义是《标准化法》确定的定义,即:“企业自行制定、发布的标准。”第二个定义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的定义,即:“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前者简洁明确,后者则明确指出企业标准的基本属性类别(即企业技术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和企业工作标准)及其对象(即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

(2)企业标准化

企业标准化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尤其要包括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企业标准和贯彻实施各级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成功。

2、企业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

(1)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3)是实现专业化生产的前提;

(4)有利于加快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缩短生产周期;

(5)可以使企业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6)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7)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的基础;

(8)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9)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业健康和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

(10)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

企业使用高技术,实现技术进步。

3、企业标准化的主要领域

(1)产品质量标准化;

(2)企业基础标准化;

(3)企业技术标准化;

(4)企业管理标准化;

(5)企业工作标准化;

4、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2)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3)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

(5)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6)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7)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

5、企业标准体系

GB/T 13017-1995《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中对企业标准体系定义为: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企业标准体系是标准体系的一种,其覆盖范围是一个企业,凡是企业范围内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对象都应制定企业标准,并纳入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的运作程序和内容:

(1)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出发,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战略与规划,确定标准化发展战略与规划;

(2)建立企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标准化人才;

(3)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企业标准;

(4)以产品标准为中心,充实和完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5)建立和实施企业管理标准体系;

(6)积极采用公司适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基础标准,形成一个企业基础标准体系平台;

(7)采用工业工程技术,在业务与生产操作过程再造的基础上按岗位制定操作和工作标准,形成企业工作标准体系;

(8)编制和认真实施企业标准体系表,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化考核标准,并做好日常的维护和更新工作。

五、标准制定

1、国家标准制定程序

(1)预阶段

阶段任务:提出新工作项目建议

(2)立项阶段

阶段任务:提出新工作项目

阶段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

(3)起草阶段

阶段任务:提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阶段周期:一般不超过10个月

(4)征求意见阶段

阶段任务:提出标准草案送审稿

阶段周期:一般不超过5个月

(5)审查阶段

阶段任务:提出标准草案报批稿

阶段周期:一般不超过5个月

(6)批准阶段

阶段任务:提出标准出版稿

阶段周期:一般不超过8个月

(7)出版阶段

阶段任务:提供标准出版物

阶段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

(8)复审阶段

阶段任务:定期复审

阶段周期:一般不超过60个月(5年)

(9)废止阶段

经复审后确定为无存在必要的标准,由国家标准委予以废止,并

进行公告。

2、标准编写

标准化的首要任务是对自身工作的标准化,这其中包括标准文本编写以及标准制定程序的标准化。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是对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该标准的规定用以指导如何起草我国标准,它是编写标准的标准。

GB/T 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同样也起到了指导如何编写标准的作用,它是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编写我国标准所依据的重要标准。

即将发布的GB/T 1.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制定程序》是保证标准制定程序规范化的导则类标准,它的实施将保证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吸收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达到标准制定过程的公开透明、协商一致。

规范、清晰、统一、适用的标准文本,取决于标准中规范性要素的正确选取,标准文本结构的合理搭建,标准要素、条款、内容表述的清楚准确。标准起草者对标准编写总体原则的准确把握,对标准编写方法的正确运用,将影响着对编写标准具体原则的理解,进而影响着标准的最终质量。严谨、可实施、可考核的程序将保证标准制定过程的透明与公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