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近年来,界集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富民、人气”三个关键,聚焦“两增三创”工作总体思路,系统构建“强村富民中心、产业培育基地、就业便民驿站”三大载体,推动村居创业集群,进一步发展村居产业、方便群众就业,加快实现产业振兴,带动小城市集聚效应全面释放。
系统集成精心培植“创业热土”
坚持系统集成发展,释放强村富民“新动能”。一是规划体系集成。系统构建“一镇多元、一村多体”总体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共创家业幸福街、新型工业化领航启慧园、农业现代化网汇赋能园、湖畔乡土服务业综合体等4个镇域多元创业载体,强村富民中心、产业培育基地、就业便民驿站等3个村级创业综合体,全力推动创业聚集发展,逐步放大创业“集群效应”。二是制度政策集成。制定界集镇扶持全民创业政策,对手续完善、投产达效、账目清晰、核算规范的新创项目、载体建设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激发各类主体创业热情和潜能。三是要素资源集成。建立抱团融合发展机制,整合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资源要素,实现镇村优势互补、共建共促。盘活老村小、旧村部、扶贫资产等集体资产资源,利用村集体经济、挂钩单位帮促、企业入股等资金,建平台、引项目。联合党员先锋、在外能人、落户企业等多渠道招商引资,建立发展村居创业集群信息库,壮产业、增活力。
健全机制激发创业“澎湃动能”
坚持激发创业热情,点燃强村富民“主引擎”。一是健全支部领航机制。搭建党群议事平台,着力推动党支部领创行动、先锋党员创业示范行动、党员家门口创业行动“三项行动”,着力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截至目前,已成功招引46家企业入驻,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可增加800余万元。二是健全返乡创业机制。制定出台《365体育APP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的若干规定》,强化小微创业项目培育扶持,发挥能人大户、返乡人才典型引领作用,鼓励支持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新村干等重点群体回乡兴办企业,全面营造“创业不分先后,创新必受扶持”浓厚氛围。目前,吸引本土人才回村兴办优质创业项目66个。三是健全考核评比机制。制定“强村富民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系统推进创业主体培育品牌化、载体建设标准化、创业活动项目化。制定评星鼓励办法,每月评选激情之星、服务之星、帮办之星,季度评选发展之星、创业之星,每年评选出“返乡创业示范项目”“服务全民创业先进个人”,全面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建强载体壮大产业“特色集群”
坚持统筹搭建发展载体,夯实强村富民“硬支撑”。一是建设强村富民中心。通过拆迁、置换废旧庄台、村小等方式,盘活农村分散闲置建设用地,兴建强村富民中心,引培符合村居发展实际需求的基础工业项目。目前,以集体出资、招商引资、企业投资入股等方式兴建强村富民中心18个、厂房5.7万平方米。二是建设产业培育基地。实施“粮田建设高标准”“富民农业大突破”两大工程,构建“一廊四区多基地”发展布局,围绕G343、S330打造乡村振兴富民产业带,建设优质稻米种植观光区、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区、规模高效农业发展区、传统农作物种植区,布局稻渔共作、食用菌、高品质蔬果、苗木、粗粮等产业培育基地43个,辐射带动5G鲜米、春粟鲜切花、亮羽鹅业、绿康食用菌、嘉喆农业、谷虹锦鲜桃等重大项目“多点开花”。三是建设就业便民驿站。在镇级层面,打造共创家业幸福街,搭建共享直播平台,集聚培育电商等小微项目,同步建成三大片区创业一条街及创业中心3个,实现线上线下“双线”共创家业。在村级层面,因地制宜布局就业便民驿站86个,有效带动2422名留村人员家门口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实现了镇村产业兴、人气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